压铸模具的氮化处理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强化技术,旨在提高模具的耐磨性、抗蚀性和抗氧化性,以及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。12
压铸模具的氮化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1. 预处理:首先,需要对模具钢进行充分的清洁和脱脂处理,以保证处理效果。
2. 氮化处理:将模具钢置于氮化炉中,通过控制温度、压力和处理时间等参数,使氮气在表面发生渗透反应。氮化时间和温度的选择与模具钢的材质、形状和硬度要求有关。
3. 后处理:氮化处理后,需要进行冷却和清洁,完成整个处理过程。
氮化处理后,模具的表面硬度、耐磨性能、疲劳性能、红硬性和耐蚀性能都会得到显著提高。因为氮化温度较低(500-570℃),氮化后模具零件变形较小,使得氮化成为一种有效的模具表面强化技术。
此外,氮化层深度一般为0.15~0.2mm,氮化后需要打光,磨去白亮层(厚约0.01mm左右),以获得所需的表面质量。
压铸模具的氮化处理是通过对钢的组织结构进行改变,使模具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及耐磨性,而心部仍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。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熔融金属粘模、浸蚀,从而显著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。